從華農到香港名校,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而他的成功,要告訴你
如果你有目標,肯努力,你一樣可以!
本期,將由他為我們帶來他的申請故事
林師兄
華南農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背景丨GPA 88.9/100 IELTS 6.5
錄取丨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
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科學,全獎博士,獎學金190800港幣
香港求學,可分為授課型和研究型(包括mphil和phd)兩種,授課型,顧名思義,以上課為主;而研究型項目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導師一對一指導,需要跟老師一起完成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才可以畢業。
因為研究型項目需要導師一對一指導,并且通常會提供全額獎學金,需要系里有足夠的導師和科研經費才可以發錄取,所以每年的錄取名額非常少,因此它的申請難度會比授課型項目大很多。
而兩個項目在申請流程方面的什么差別是:授課型項目需要提供的文書材料有:個人陳述,簡歷,2封推薦信;研究型項目需要另外準備一個研究計劃;而且在研究型項目申請過程中還需要套磁,而授課型項目不需要。
分享實錄??
林師兄:
很開心為各位師弟師妹帶來經驗分享,我是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林同學,我就讀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方向。本科的平均績點是88分,雅思6.5分,實習經驗包括中科院的高性能數據挖掘實驗室客座學生和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和多目標優化算法。
飛彼留學:
林同學背景聽起來很高大上,首先想問一下專業性的問題,當初你是怎么對data science / data mining 產生興趣的呢?在專業學習方面,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林師兄:
最初接觸data science是因為學校的一門叫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的專業課,相對一般的計算機算法來說,機器學習算法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并且能夠為計算機程序賦予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這類算法在社會中應用也更加有趣,包括無人駕駛、人臉識別、推薦系統等等。
我在專業學習準備工作主要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基礎知識的儲備階段,這里的知識包括線性代數、數學分析、凸優化和系統學,這些課程理工科的同學在大一大二應該都有學習過。
第二階段是準備直接學習機器學習的一些基礎算法,這里推薦兩本機器學習的入門書籍,一本是李航的《統計學方法》,另一本是周志華的《機器學習》。我首先把書中一些常用的基礎算法理解后編程出來,在編程實現算法的過程中可以檢驗自己對機器學習算法的理解程度。
第三階段是使用機器學習算法解決一些實踐問題,現在有很多數據挖掘的算法比賽平臺,比較出名的包括kaggle和阿里巴巴的天池大數據平臺,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也有相關比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索一下。
飛彼留學:
看得出來,林同學在數據挖掘方面的學習不僅系統有條理,表現出他對這個領域不僅有strong motivation,還有很強的行動力,而這些也是錄取官們喜歡的性格特質。我們都知道,申請留學需要兼顧的東西還是挺多的,那在申請之前都做了怎樣的準備?你是怎么規劃自己的留學的呢?
林師兄:
根據我自己的申請經歷,我覺得香港理工科的學習規劃主要是三個方面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提高績點,通過雅思/托福考試,還有增加自己的科研或者實習經驗。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的申請時間線:
我是大三的上學期末開始進行申請的,我首先是準備雅思考試,因為比較幸運一次就通過了,接下來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飛彼的肖老師一起完成初期個人陳述和簡歷等材料。
大三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高績點,大三主要是專業課,加入申請的是本專業,專業課的績點在申請中會更加重要。接下來就是盡可能提高自己的科研經歷,我和幸運收獲中科院數據挖掘實驗室的實習機會,在增加科研經歷的這個階段一定要明確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然后根據研究方向找相關實習,并在實習中加深自己對研究的理解,因為如何要申請PhD或Mphil,需要寫研究計劃,如果沒有一段時間的科研經歷的積淀,很難寫出有深度的研究計劃。
大四上學期一開始就進入比較緊張的申請工作,申請PhD或Mphil就要進行研究計劃的撰寫和導師的套磁,這個階段很重要,聯系導師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比較明確的了解,同時也要了解老師研究的方向。而研究計劃的撰寫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因此建議將來要申請的同學提早準備,還要多向老師與師兄師姐進行專業問題的請教與交流。
飛彼留學:
林同學講得很詳細,因為香港學校在招生方面,導師有很大的決定權,因此,如果某個導師看了你遞交上來的申請材料,感興趣的話,還會有面試環節,而這一環節可以說很重要,我知道林同學是有參加了三次面試,和我們詳細分享一下自己的面試經歷吧
林師兄:
我是參加了港大計算機科學授課型碩士的面試,還有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PhD的面試,港大的面試與另外兩個學校區別比較大,港大是群面的,兩個教授同時面10多個學生,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自我介紹,第二環節是給一個話題,然后所有人進行討論,最后自由發表意見,我的面試主題是如何看待大學生創業。第三環節是考察計算機專業知識,主要考察編程和算法。面試時用英文交流的。而兩位兩個學校的PhD面試是與導師通過Skype一對一進行面試,大概30-40分鐘,面試內容包括自我介紹、科研經歷提問、回答問什么選擇學校、為什么讀、為什么選擇這個研究方向、對老師哪些研究眼興趣。
通過幾次面試,我的建議是面試之前一定要對老師的研究方向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也要清楚,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研究這個方向,為什么想要讀博士,對于老師研究方向中一些基礎知識要熟悉,還有對于自己個人簡歷和個人陳述中的內容一定要熟悉,老師有可能會問到一些細節。還有就是要準備好幾個想要問老師的問題,問題問的好會很加分,還有就是面試的時候一定要坦誠和虛心,實事求是。
飛彼留學:
現在錄取的是港大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與港城大計算機科學博士,請問怎么看待這兩個學校的項目呢?自己會怎樣去選擇?
林師兄:
相比較來說,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博士的申請難度要比港大計算機科學授課型碩士大得多,因為PhD每年的招生名額少的可憐。授課型碩士主要是側重完成課程,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博士側重是科研,畢業難度也大一些,需要完成發表論文的要求。因為我希望有更長時間的進行本專業的學習,所以最終放棄了港大的授課型碩士,選擇了香港城市大學的博士。
另外,PhD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提供全額獎學金,每個月1w6左右的獎學金,而授課型碩士都是自費的。
飛彼留學:
不僅提供獎學金 學費也比授課型便宜很多 研究型的學費一年4.2W港幣左右 授課型要十幾萬 另外,校內的宿舍也會優先提供給研究型項目的同學 所以拿這個獎學金 在學校可以過得比較滋潤了。老師知道你做了一些背景提升的項目,比賽、實習和科研等想了解一下,自己當初是怎么選擇的?可以和師弟師妹們分享一下自己選擇的嗎?
林師兄:
關于科研背景的提升,我覺得選擇一個跟自己方向吻合的實驗室進行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實驗室的老師和師兄師姐可以為初期的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同時實驗室也回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也可以讓我們提前接觸科研生活。而參加相關比賽也是為了在實踐中提升對算法的認識。
在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方面,入門級的比賽建議參加 Kaggle,在Kaggle一些入門級比賽都有tutorial,并且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題解,可以給初學者提供很多幫助。阿里巴巴天池大數據平臺,比較適合有一定數據挖掘基礎的人參加,天池現在還承辦了KDD和IJCAI這些世界頂級數據挖掘比賽,比賽的試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挺有意思的。在比賽中邊做邊學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習方式,也更容易堅持下來。
https://www.kaggle.com/ 這個是kaggle的網站
https://tianchi.aliyun.com/ 這個是天池大數據平臺的比賽
飛彼留學:
我們都知道,在申請的過程中,學校會通過文書來了解每位申請者,所以好的文書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那在經過申請的過程之后,你覺得在文書上,要怎樣展示自己呢?要體現自己怎樣的特點與形象呢?
林師兄:
對于申請PhD來說,個人簡歷要關鍵突出自己的科研經歷和科研成果,還有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技能。在個人陳述中最要體現出自己學習和科研的過程,遇到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過程。另外,一些課外經驗也可以稍微提及,例如好的體育成績或者學生組織經歷,這類好的經歷也可以給老師留下印象。
飛彼留學:
我們了解到,香港與英國一樣,偏愛211、985的學生,林同學覺得自己在申請上的優勢與劣勢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去揚長避短嗎?還有你覺得自己哪方面優勢讓學校給你錄取的呢?
林師兄:
華農是一個非211非985的學校,在我了解到大多數拿到香港PhD的同學都是來自985,211的同學,雙非的背景看起來就是一個劣勢。但是,經過這次申請,我發現其實雙非與985,211的差距不是在985,211這個標簽本身,而是相對來說,985,211校院有更多的實驗室和科研資源,有更多的本科生有機會提前接觸科研項目。所以,作為雙非學生如果能有盡早進入好的實驗室學習的意識,并主動尋找去實驗室實習的機會,是可以很大程度彌補雙非背景的劣勢。
我自己的優勢也是在于能夠盡早開始科研的相關的工作,然后較早明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增加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
飛彼留學:
在整個規劃和申請過程中,飛彼留學給你提供了哪些幫助?
林師兄:
在規劃和申請過程中,飛彼為我提供了很中肯的提升科研經歷的建議,并介紹了在香港讀博的本專業師兄師姐,師兄師姐帶來的建議也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另外,飛彼留學為我文書的撰寫和潤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需要感謝的是,飛彼在申請初期鼓勵我申請研究型的項目,讓我有機會去申請并幸運地拿到夢寐以求的全獎博士的offer。
飛彼留學:
最后有什么建議可以給將來決定留學的師弟師妹呢?
林師兄:
我的建議是盡快開始申請的準備,對于申請PhD來說,我認識的挺多同學都是大二就已經開始準備了,而且語言要盡早過,這樣才有時間去準備專業的東西。還有在申請PhD的時候,一定要多套磁。還有就是不要輕易放棄,一次面試失敗沒關系,關鍵是要學會總結經驗,然后繼續嘗試。